青羊总部经济基地作为青羊新城发展的核心引擎,不仅是区域产业升级的标杆,更是成都航空产业“一核”战略的核心载体:
一、战略地位:青羊新城的产业核心与城市动能
1.双擎驱动战略的核心支点
青羊区实施“源城新城双擎驱动”战略,其中青羊新城占地42平方公里(占全区近2/3),定位为产城融合示范区。总部经济基地作为新城核心功能区,总占地405亩,总建筑面积120万㎡,总投资95亿元,是青羊新城产业升级的核心载体。
产业聚焦:主导航空研发设计、工业软件、信息技术服务,已引进企业114家(航空技术研发类66家),占全市航空产业60%以上产值。
2.成都航空产业“一核”布局的核心
在成都市“一核一极多点”航空产业规划中,青羊被定位为设计研发“核心”。基地联合成飞集团(132厂)、成都飞机设计研究所(611所)等链主企业,构建“主机所—主机厂—配套企业”全链条体系,成为国产大飞机C919机头等核心部件的研制基地。
3.城市更新与TOD发展的枢纽
基地毗邻马厂坝TOD(规划511亩复合开发用地),依托地铁4号线、9号线及在建13号线,形成“轨道+产业”联动模式,推动青羊新城从传统工业区向“智慧数字绿色公园城”跃升。
二、产业优势:航空产业链聚合与创新策源
1.链主引领的产业集群
依托成飞、611所等链主企业,精准招引上下游配套企业,形成“15分钟产业配套圈”。例如,在文家大道布局航空高端智能制造园,吸引46家链属企业落地,实现研发与制造无缝协同。
特色载体支撑:已建成青羊航空整机产业基地(54万㎡厂房)、总部经济基地(172万㎡办公),满足“上研下厂”“定制化总部”等多元需求。
2.国家级创新平台密集
汇聚国家高端航空装备技术创新中心、611·青羊飞行器设计创新协同中心、国家级工业软件协同攻关平台等重大平台。
创新成果转化:吸引西工大、电子科大等高校参与,2022年带动航空产业收入760亿元,目标2025年突破千亿产值。
3.政策与资本双重赋能
享受青羊区“营商环境5.0版”政策,单笔最高1000万元楼宇经济支持,叠加人才补贴(如四派人才企业租金减免40元/㎡·月)。
国企主导“土地整理+运营+基金投资”模式,降低企业入驻成本(如50元/㎡·月租金,低于市中心甲级写字楼)。
三、产城融合优势:宜居宜业的生态体系
1.K15全龄教育顶配
青羊新城集聚实验小学、泡桐树小学、草堂小学子美校区等名校,并引入石室中学领办成飞中学、泡桐树幼儿园领办成飞幼儿园,形成首个K15教育集群,解决人才子女教育痛点。
2.生态与商业配套成熟
生态基底:环城生态公园、江安河绿道环绕,基地自建1.6万㎡屋顶花园,毗邻58万㎡新川之心公园。
商业医疗:青羊万达、鹏瑞利广场满足消费需求;成飞医院、省妇幼新院区提供三甲医疗服务。
3.智慧园区与低碳实践
打造5G智慧园区平台,实现安防、能源、服务的数字化管理;应用光伏发电、集中供冷系统,降低30%能耗。
创新“云上一座城”模式,通过UP+智慧平台整合政务、企业服务,实现“拎包入驻”式营商体验。
四、载体建设与未来发展
一、二期|已投运|51万㎡|企业总部、研发中心
三期|2024年交付||航空智能制造
四期|2025年完工|24万㎡|商业办公综合(6栋小高层)
规划目标:2025年建成千万㎡高端产业载体,聚集航空企业200家以上,形成千亿级产业集群。
五、对比优势:青羊总部基地vs区域竞品
青羊总部经济基地以航空产业“链主生态”、国家级创新平台、K15全龄教育和智慧低碳园区四大核心优势,成为青羊新城产城融合的标杆。其不仅是成都航空产业千亿目标的核心承载区,更以“人城产”逻辑重构了产城关系,为企业提供从技术协同到生活保障的全周期价值。对于航空科技、工业软件类企业,这里是立足西南、辐射全国的战略首选。